天然石头土地神庙里神明其常驻一方,由于土地公神格与神性的限制,建庙与修庙的费用以及祭祀费用的人,和有资格当头家炉主的人所居住的范围来决定土地公庙的祭祀圈。这里要说明一下土地公庙,有些庙造形极小,只是几块石头围成,中间供奉者一个香炉,这样的小庙恐怕超乎想像,在奉祀的主体之外,有些覆盖的东西,不论是石头或是塑料片或是屋宇,都名之曰庙,至于拜亭、金炉,供桌都是附加的建物,可有可无。私人奉祀土地公多设于厅堂,但也有设庙的,这些私人建造的土地公庙形状与一般公众性的石头土地公庙无异,所不同者在于其没有社区性的祭祀组织与活动。一些原具公众性的土地公庙,由于住民或垦民的迁移,而失去其公众性,仅有邻近的二、三户居民奉祀,这样的庙宇为数不多,且多集中在土城里。而有些靠近街区的聚落,由于街区的发展,只有当我们探索土地公庙的信仰内含时,聚落的个别性才显得确切明朗,因为土地公庙通常有明显的收丁钱或募捐以为祭祀费的范围,甚至第几邻到第几邻都很清楚,庙旁常见有红纸详细记载每年的收支状况;庙宇初建或修建时是聚落内的那些人共同负担经费也很清楚,庙内有时会有捐献建庙者的名单写在木牌上,或刻到墙壁上,而通常这些出钱有份的人都有当头家炉主的资格。参与其祭祀有份的意思,如福德正神庙是由田厝仔与下角合祀,合祀的情形也未必都是小聚落无庙,此与街肆形成的过程中逐渐包容邻近聚落有关,也造成下街福德祠之祭祀圈包含南势仔福德祠祭祀圈之现象。一般说来,祭祀与演戏费用的来源以在土地公管辖的范围内收丁钱或募捐较多。收丁钱,或称「提丁」,其方式有好几种,有时按每户的丁数,有时按丁口数,固定一丁或一口多少钱,有时也按人数,有时按每户多少钱来收集祭祀与演戏的费用。有些土地公庙因固定每丁每口收多少钱,且所属居民较多的,每有盈余,据闻位于新街土地公庙盈馀颇丰,主事者谓是节省用度的原故,无论收丁钱或募捐通常是头家炉主的责任,无头家炉主的石材土地爷庙土地公庙是有专人管理,多半是义务,是全里奉祀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