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互联网行业的盛景,也是互联网需要赶紧寻找新用武之地的警报。消费端流量内卷,市场亟需向产业深处要增长。
正因如此,产业互联网成为当下的热点谈资和战略共识。“中国产业互联网的主赛道,是与制造业相关的产业供应链”,这一点,各界的认知未必深刻。
回忆本世纪之初,当时就有很多关于制造业与信息化的话题讨论,如“美国曾经一度认为制造业是生了锈的皮带”,“制造业是基石产业”。“CIO看似高管,实际上话语权有限,信息化必须是一把手工程,但信息化又不是企业决策人持续关心的要务”;“有企业信息化干得好,水平高,但企业倒闭了”。“中国电商是从B2B开始的,但B2B一直没有突破交易困境,更没有出现对应的超级大平台”。
互联网困境、B2B电商困境和企业信息化困境,在这几年碰撞叠加到了一起。一位当年的专家朋友叹息着说,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过程的上网率,可能连5%都不到。
在一次跨境电商的座谈会上,有专家问:中国跨境电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核心区别在哪儿?我下意识地回答:“供应链”。
仔细想想,也确实如此。中国跨境电商是围绕“供应链优势”衍生发展而来的。大的跨境电商平台是亚马逊,大的独立站技术平台是Shopify,大的海外支付收单机构是Paypal,大的营销流量来源是Google、Ins、Facebook(META)、Twitter,以及崛起的Tiktok。多的跨境电商卖家在中国,有调查显示亚马逊上70%的卖家使用了中国供应链,中国企业海外仓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。
那么中国供应链规模到底有多大?可以看看更有可比性的工业增加值:2020年,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5.57万亿美元,是第二名美国的1.43倍,在全球占比25%,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。越南是产业转移话题热门国家,目前其全球工业增加值排位还没有进入前30名。